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激素替代疗法

时间:2006/11/4 16:33:46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摘要】 目的 围绝经期是妇女的必经的生理过程,因功能失调,临床表现各种症状,经过100例临床调查,了解其临床表现,认真做好防治。方法 对45~55岁之间的100例围绝经期妇女在我院近一年就诊登记统计观察治疗总结。结果 精神与神经症状,心血管症状,骨和关节症状,生殖,消化道症状各占一定发病率,2~3个系统临床表现出现占50%以上,重症者以上各系统症状都出现者较少。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多数症状都较轻,只要注意围绝经期保健、合理饮食,保持健康心理,对症治疗即可,重症者掌握好适应证,禁忌证,小剂量合理应用雌激素能取得满意疗效。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1]  。是妇女的必经的生理过程,一生理过程的基本生理是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渐进性衰退,就此阶段,部分患者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功能失调症状,如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紧张、易激动、敏感、多疑、急躁、多汗、焦虑、找茬生气、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情绪低落、悲观易哭,严重者觉得“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好”,喜怒无常,类似精神病样发作,皮肤肢体麻木感或蚁走感,阴道内烧灼感或蚁爬感,盆腔抽动感,头晕、心悸、恶心、呕吐、耳鸣等。围绝经期一般发生在45~55岁之间,为了让妇女能在围绝期有效防治,近一年笔者对临床登记统计围绝经期综合征100例患者症状观察与防治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病历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一年我院临床登记统计围绝经期综合征100例患者,年龄45~55岁。

  1.2 临床表现
   
  1.2.1 精神与神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失眠、烦躁、易激动,甚至喜怒无常,这些症状大多数与工作变动,外界刺激和精神状态不稳定有关,经统计观察100例,失眠者25例,占25%,烦躁者33例,占33%。
  
  1.2.2 血管舒缩症状不稳定 主要表现:心悸、忧郁、胸闷、皮肤蚁走感,潮红、阵发性潮热、出汗,这些症状考虑是由于雌激素减少,使周围血管动力学紧张素与周围血管控制皮肤变凉的机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失调致血管突然扩张,使皮肤血流速度加速而发生潮红、阵发性潮热、出汗等,调查比例发生潮红者4例,占4%,潮热、出汗、皮肤蚁走感35例,占35%。
  
  1.2.3 骨和关节症状 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常伴有降钙素下降、低雌激素情况下,甲状旁腺增加骨吸收的敏感性,骨吸收的增加使尿中钙排泄加快,而出现腰背酸痛及关节疼痛,这种疼痛可能由于肌肉的拉力减少,运动使肌肉中乳酸产生其消散减慢及骨骼的韧带松弛所致;另一方面是妇女围绝经期活动量减少,对骨骼的机械性压力减弱,骨质吸收速度增快,造成骨质疏松,据统计占20%。
    
  1.2.4 生殖系统症状 妇女围绝经期由于生殖道结构与雌激素关系密切,围绝经期妇女因雌激素减少引起的外阴脂肪减少、变薄、阴道萎缩、外阴发干、性交痛等症状,临床统计占38%。
  
  1.2.5 消化道症状 胃肠胀气,便秘是由于内分泌影响,致消化道功能改变所致,临床统计占24%。
   
  1.2.6 多个系统表现 所有以上5个方面临床症状都存在者4例,占4%,3个方面以上的临床表现出现者52例,占52%。
  
  2 预防与治疗
   
  2.1 预防 首先做好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消除所谓的恐惧与忧虑,多参加集体娱乐活动,锻炼身体,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摄取足够钙量及维生素D,补充雌激素,合理饮食,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  。

  2.2 治疗
   
  2.2.1 西医西药治疗 对一般围绝经期病人,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一般效果较好,症状较重者,经过全面体检,排除器质性病变和雌激素使用禁忌证后,给予尼尔雌醇5mg1月1次,对外阴干燥,性交痛者给予局部用药,用乙烯雌酚片0.25mg放入阴道,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对于不适合应用雌激素的患者,如盆腔包块,乳房肿块等,则给予雄激素治疗,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有头晕、耳鸣、易怒、恐惧症的在月经周期6~11天注射丙酸睾酮12.5mg,每日1次,连用6天后停药,对精神症状严重者给予镇静剂治疗。临床效果均满意。
  
  2.2.2 中医中药治疗 辨证论治使用中成药。
   
  3 讨论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导致内分泌系统平衡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新陈代谢障碍,继而出现了上述多种临床表现,早期预防,合理饮食,保持健康心理,乐观情绪,注意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非常必要,同时对一般病人对症治疗,重病人适量合理的雌激素治疗是有效方法,能使广大妇女顺利渡过围绝经期。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