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在北京市一些大学校园里发现“鼠疫”病例的流言,记者今天采访了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得知在北京某大学发病的病人,系感染鼠传播疾病———流行性出血热,而非鼠疫。
流行性出血热是国家二类传染病,是一种由鼠类带毒传播,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基本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也叫作肾综合征出血热。这种病在城市以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猫、兔、狗等家畜也可成为传染源。人如果接触了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老鼠(包括家畜)或其排泄物,容易感染发病,病后可获得稳固的免疫力,也可从隐性感染中获得免疫力。
虽然同是传染病,但流行性出血热与鼠疫不同。鼠疫是以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它是由跳蚤为媒介,将细菌从野生鼠类身上传染给人,再通过感染者的呼吸飞沫传染他人。据北京市卫生防疫站介绍,由于国家对鼠疫等烈性传染病严格控制,多年来我国已经极少出现这种病例,在北京就更不可能出现。而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出现的传染病,近年来,在北京呈高度散发状,没有形成流行。去年的感染率不超过0.5/10万。
防疫站的官员说,这两年北京的流行性出血热虽然发病率并不高于以往,但有一种让人感觉多发的表象。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这一两年北京老城区有许多地方拆迁,而拆迁后一些地方不能及时建设,致使废墟里鼠害滋生;再就是外来人口聚集地的环境卫生差,老鼠也很多;还有就是流动人口带来的病毒。
发生了流行性出血热也不必惊慌。防疫站的官员说,这种病的传染途径很清楚,不会通过蚊蝇传染,一旦发病,只要及时确诊、对症治疗,疗效一般很好。防止流行性出血热传播的根本途径是注意灭鼠、防鼠,讲究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吃被鼠类排泄物等污染的食物。疫源地的人也可以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