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源头 - 遏制结核

时间:2006/9/1 23:02:08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肺结核病本来是一种病因明确、确诊方法简单、治疗结果确切、预后好、而且投资效益比相当满意的疾病。但是,据199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我国结核病疫情在全球仍属高流行地区,疫情呈“三高一低”态势,即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高及递减率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何全瀛教授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结核病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综合医院内许多肺结核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得到确诊;二是即使确诊了,不能及时转诊,病人得不到及时、正规的全程化疗管理。

  何全瀛教授介绍说,由于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其治疗和管理必须由结核防治专门机构(结核病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统一管理。然而目前在我国出现呼吸道症状的肺结核病人,总是首先到各级综合医院就诊,由综合医院确诊后再转给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因此,目前综合医院内“因症就诊”是发现肺结核的主要方式,是实现肺结核规范治疗和管理的重要中间环节。痰涂片结核菌阳性患者中,通过“因症就诊”发现的占94.3%,而这些患者中由各级综合医院发现确诊的高达98%,而由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发现的只占2%。这就要求各级综合医院的医生熟悉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掌握确诊手段,能把那些混杂在人群中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早期、排菌的病人确诊出来,然后及时转诊给结核病的防治机构。这是提高防治水平的基础和关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对本科室肺结核的诊断水平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该科对肺结核的诊断水平较为理想。1990年至1995年,该科病房共收治62例结核病人(以非结核病人入院,确诊后转诊出院),自患者入院至确诊时间小于14天,占79%,平均6.8天。1992年“全国肺结核病与肺癌病发现协作组”对9个城市55所不同类型的综合医院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住院15天还有近1/3的病人未明确结核病诊断。由此看来,该科的确诊水平明显高于上述水平。尽管这样,仍有21%患者延误诊断,其中包括误诊5例、漏诊4例,其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年龄大,症状不典型;伴随症多,特别是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必要的检查不及时、结果回报不及时;对结核菌素试验重视不够。此外,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不足和不重视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少患者对结核病知识了解甚少,自我保健意识淡漠,这说明防痨宣教工作有待深入并持之以恒。

  1990年流调结果显示,发现的1093例菌阳肺结核患者中,无任何化疗管理的高达82.3%,仅17.7%的患者得到化疗管理。661例已经治疗的病人中只有20.7%属于正规治疗,79.3%的病人未得到正规治疗,这样势必造成大批难治病例,使许多肺结核患者由可治变为不可治,由急性转为慢性,最后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肺心病,从而丧失治愈良机,丧失劳动力,严重者甚至死亡。何全瀛教授认为,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原因是由于患者的转诊工作不得力。他们的实践证明,将肺结核病人及时转诊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对1995年以来入院被确诊为肺结核的39例患者出院后转诊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了一次随访调查。其转诊情况为:1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因家中经济拮据、高龄、严重并发症未转院,到私人诊所就诊,终因治疗不当半年后去世;3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出院后3次痰涂片抗酸杆菌均阴性,X线胸片示部分钙化,确定为稳定期不排菌,未转院而是定期到该院门诊随诊;其余35例均于确诊为肺结核后1周内转往结核病防治所,其中1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转院10天后,死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1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后接受抗结核治疗半年,痰菌转阴,自行中断治疗,半年后因肺间质纤维化并感染、呼吸衰竭去世;33例(85%)转诊后,均接受半年到1年的全程督导化疗,其中28例经过系统治疗痰菌转阴,胸片阴影吸收好转、临床治愈。

  综上所述,只要抓好源头,在各级综合医院对肺结核患者早期确诊,督促转诊,认真随访,肺结核病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中医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