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预言,结核病将在20世纪被消灭。然而,事实却未如人所愿,结核病非但没被赶尽杀绝,相反重新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肆虐狂潮。
近10余年来,由于耐药结核杆菌四处横行,艾滋病席卷全球,加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忽略了对结核病的控制,造成全球结核病形势急剧变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原来控制结核病已卓有成效的发达国家,结核病的发病率都在急骤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已有近1/3的人群感染了结核杆菌,有2000万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每年新增800万—1000万患者。1995年,全球有300万人因结核病而死亡,这是自1850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我国属于世界上结核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现有活动性结核病患者600余万,其中150多万为传染性患者,15—45岁的患者占67%。全国结核病死亡率为21/1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者达25万人,比其他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还要高2倍以上。青壮年活动性和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57.9%和69.3%。青壮年结核病死亡者占结核病总死亡人数的48%,说明结核病已严重影响到劳动生产力。
配药性使结核杆菌再发淫威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还没有有效的手段来治疗结核病,只能靠休息、阳光、鱼肝油等所谓的“卫生营养疗法”,让机体慢慢产生抵抗力,使结核病逐步得以痊愈。由于“卫生营养疗法“的效果极差,复发率高,故当时有“十痨九死“之称,人们都“谈痨色变”。自从链霉素特别是异烟肼发明以后,结核病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改变,治愈率可达90%以上。20世纪80年代又有了强烈的杀菌药物利福平,不但缩短了疗程,而且疗效也进一步提高。
抗结核杆菌药物的问世,使得结核病的治愈完全成为可能。但是,用药不合理、管理不善以及间断用药,使结核分支杆菌不能及时被杀灭,从而产生耐药性。全球20亿结核菌感染者中,有5000万人感染了耐药结核分支杆菌,这使得病程延长,死亡的危险大大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在55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显示,结核杆菌耐药率为20%—50%,耐多药率为5%—20%。我国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忧:初始耐药率为28.1%,继发耐药率为41.1%,属高耐药国家,其中耐多药结核病较为严重。
耐药结核杆菌形成以后,将使现今的有效药物失去作用,可能使结核病再次成为“不治之症”。耐药结核杆菌最严重的危害,是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导致了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目前,在一些东欧国家耐多药结核病已占1/4,美国纽约市也达到19%,我国已占15%。一旦形成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将变得极为困难:医疗费用增加百倍以上,药物副作用增大,而且疗效很差。
结核杆菌耐药性形成以后,将持续存在,由患者体内排出的耐药结核杆菌还会传染给他人,甚至引起暴发性流行。
艾滋病与结核病狼狈为奸
1986年我国大陆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我国艾滋病发病由最初的传入期、后来的传播期,已发展到现在的快速增长期。全球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数已超过4000万,而我国的实际感染人数也在50万以上。
艾滋病是一个正在迅速蔓延的难治性疾病,而HIV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者正以每年10%速度递增。HIV流行已成为某些国家(如美国)出现结核病疫情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类历史上,战争、自然灾宫等都曾使结核病疫情上升,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瑞士、德国等的结核病疫情都有上升,但远远比不上HIV的危害。
人体对结核杆菌有不同程度的自然抵抗力,因此感染了结核杆菌后完全可能安然无恙。但是,当一些病毒或慢性疾病缠身后,结核杆茵就开始萌动了。人体感染HIV以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结核病发病率就比未感染HIV的人群高30—50倍,感染后发展为临床结核病的潜伏期缩短(平均为1—3个月),且病情进展迅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HIV感染每年将至少导致140万新结核病病例发生。非洲和亚洲40%的艾滋病患者,其最终死因是结核病。在艾滋病患者中,青少年占了一半以上,有些国家甚至超过60%。结核病的初发年龄平均为25岁,若HIV与结核杆菌狼狈为奸,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无疑将受到严重威胁。
HIV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者的病变与通常所见的结核病不一样,如肺部形成空洞较少,病变不单局限在肺部,极易形成全身扩散,而结核茵素试验又往往呈阴性。因此,要提高双重感染的警惕性,对一些可疑患者及时作血清学检查。
为了减少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罹患结核病,凡下列情况者均可采用药物预防:①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②肺内陈旧性结核病灶;③来自结核病高发地区。预防性服药可服用异烟肼12个月,或异烟肼、利福平连用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