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知识

时间:2006-8-30 1:15:39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为脉管炎,是发生在中、小动脉血管壁的呈节段性、非化脓性病变,并伴有腔内血栓形成和管腔闭塞,引起肢体缺血。患者常因肢体缺血失代偿而引起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营养障碍,出现远端肢体溃烂、坏死。引发本病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但与患者嗜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寒冷  刺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本病男性青壮年居多,主要侵犯下肢中、小动脉,以及伴行静脉。病变进展者,可涉及上肢血管,而侵犯内脏、心和脑部血管者少见。中医称本病为“脱疽”是因寒湿凝聚脉络,痹塞不通而成。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以及因缺血所致的游走性静脉炎,缺血性神经性病变和继发感染。病程演变可分为三期。
  I期:局部缺血期
  (1)间歇性跛行:患肢发凉,麻木或足底发紧感。当行走一定距离时,小腿或足底出现抽痛或胀痛,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间歇性跛行症状加重。
  (2)游走性血栓静脉炎:患肢浅静脉呈红色条索,数周后可消退。一段时间后又可在不同或同一部位出现,伴有疼痛和触痛。
  (3)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Ⅱ期:营养障碍期
  (1)静息痛:休息状态患肢仍疼痛不可忍耐,尤以夜间为甚,疼痛呻吟不止,彻夜不眠。
  (1)肢体营养障碍:皮肤干燥变薄,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皮肤发冷,肤色苍白或潮红,动脉搏动消失。
  Ⅲ期:组织坏死期
  (1)具有工、Ⅱ期症状。
  (2)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初期为干性坏疽,常先在一个或两个趾端或趾甲旁出现干枯发黑,逐渐累及整个足趾,脱落后常形成难愈的溃疡。如继发感染,干性坏疽可转为湿性坏疽。
[诊断]
  1,依据本病各期的临床表现。
  2.青壮年男性、嗜烟者。
  3.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阳性:患肢抬高1分钟,肢端苍白,下垂后肢端皮肤转红在,5秒以上。
  4.动脉血管造影可明确阻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有助治疗手段的选择。
  5.多普勒超声血管径或血流测定,可显示阻塞动脉的狭窄程度。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①严禁吸烟,防止患肢损伤,注意保温。
  ②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口服剂:烟酸50-100mg,每日3次,或己酮可可碱200—600mg,每日3次,或抗栓丸100—200mg,每日4次。也可口服妥拉苏林(n受体阻滞剂)25mg,每mg3次,或苄丙酚胺(B受体兴奋剂)10mg,每日2—3次。
  ③抗血小板蓟物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3g,每日3次,或潘生丁25mg,每日3次。
  ④肢体负压疗法或高压氧疗法。
  (2)手术疗法
  分为动脉旁路移植术、血栓内膜切除术、大网膜移植术、交感神经节切除术、静脉动脉化术等。
  2.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
  ①阴寒凝结:患肢沉重、酸痛、麻木,小腿有抽痛感,喜暖怕冷,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干燥,有间歇性跛行,足背脉搏减弱或消失,伴见面色无华,乏力,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细而迟。可伴有小腿局部疼痛并摸到条索状物(迁行性血栓静脉炎)。
  治法;温阳散结,活血通络。
  方药:麻黄10克、炙附子15克、肉桂10克、乌蛇15克、桑枝20克、甘草10克、赤白芍各20克、牛膝15克、细辛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鹿角胶(化)15克、白芥子10克、黄芪30克、木瓜15克、鸡血藤30克。
  湿重者,原方加苍白术各15克、黄柏15克、木通10克、泽兰泻各15克、赤小豆50克。  
  ②淤血阻脉:患肢疼痛不休,夜间尤甚,常常抱膝呻吟难眠,肤色暗红、紫红或青紫,足背部汗毛脱落,趾甲变厚,皮肤、肌肉萎缩,可伴有粟粒样黄色淤点反复出现,足背动脉消失,精神疲惫,面色苍白,消瘦,纳物不香,舌偏红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方药:生地10克、赤芍凹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肉桂5克、元胡粉(冲)6克、炙乳没各6克、

[1] [2]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医学图片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针灸 | 中医美容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