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面瘫12年睡觉合不了眼 大腿肌肉植脸上后治愈
文章导读:4月20日凌晨,62岁的李钺钢(化名),醒来以后照了照镜子,惊喜地发现困扰自己数十年的嘴正过来了。而十二年来,口罩已经成了李钺钢不可或缺的“装饰”,只要出门就一定要带着。口罩下,是他歪斜的面容,以及被邻居家小孩儿嘲笑的“歪嘴”。
从大腿内侧切取
一条15g重的股薄肌束
手术过程中,王成元先要在李钺钢大腿内侧做一个10公分左右的切口,找到股薄肌,确认肌肉的血管和神经———鲜红色的是动脉、暗红的是静脉,包裹着一层白色胶冻一样的“微细金属丝”就是神经。王成元从李钺钢腿部,切取了一条16厘米长,1毫米厚,3.5厘米宽,15g重的股薄肌束。
肌肉部分完成之后,王成元将“转战”脸部。他在李钺钢的耳根下颌部打开李钺钢静默了12年的脸。这个位置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李钺钢的面孔,不至于留下明显的伤疤。接下来,王成元要确定移植的肌肉将安放在哪里,特别是股薄肌下端如何与嘴巴的周围固定,这是手术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因为无法在面部做手术切口,对于手术大夫来说,移植肌肉下端的固定视野相对差,精准地找到固定位置需要高度耐心。“如果肌肉固定位置有错误,恢复运动后李钺钢的嘴唇就会往外翻,很不美观”。王成元要找到一块叫口轮匝肌的肌肉,他将把股薄肌下端固定在那儿。
固定肌肉位置
在半小时内完成
2007年,当王成元刚开始做这种手术时,光是肌肉位置固定这个步骤就需要约三四个小时。一旦位置错了,修复微笑的努力也就都前功尽弃了。他唯有不断重来,先在内侧先缝上5根线,牵引线使肌肉形成一个自然的表情,以此确定固定位置。这迷之微笑出现在患者脸部,全靠外科大夫一双巧手。现在王成元已经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固定了。
完成肌肉内侧的固定,王成元将上侧稳稳固定在耳前或者颧弓附近颞肌筋膜上,并将股薄肌上的血管同面部血管吻合,有了血运,股薄肌才能保持鲜嫩如初;同时,王成元将股薄肌的神经同咬肌神经吻合,并在最后给神经一个电刺激,如果股薄肌出现了不同程度收缩,手术就几乎完成了。
现在,李钺钢每天都照照镜子,看着自己正过来的脸一天天笑意渐深。“患者自身的努力非常重要”,王成元说。3个月后,他将开始面部的恢复性训练。要等上1-2年,他“搬家”的大腿股薄肌才会适应新居,形成稳定、灵活的收缩,这时候李钺钢将更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表情。
数据
每一年全国有30多万患面瘫病人发病
根据王成元估计,每一年全国有30多万患面瘫病人发病,其中适用于微笑重建手术的面瘫患者大约每年有3000-4000人。而一个重建外科医生整个职业生涯中,能够完成的各类手术量大概在五六千例。
对王成元而言,笑容重建手术只是他诸多临床手术中的一部分。“移植术后需要监测3-5天,万一吻合血管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每天的工作充满挑战和风险”,王成元说。他的手术患者一般都是得病2-3年以上,确定无法恢复后,再考虑肌肉移植手术。截至目前,他完成了八十多例肌肉移植手术,为患者修复了微笑,最久的已经30年“笑不动”了。
背景
合适移植的肌肉医学界找了几十年
实际上,重建笑容手术,在医学界已经探索了几十年。例如借用咬肌(咬牙时,能在腮部看到鼓起来的肌肉)的一部分缝在口角上。患者靠咬牙拉动咬肌,从而带动口角轻微运动。“这是早期借用局部肌肉重建面部运动的一次探索”,王成元说,但该手术让患者口角横向运动,并且运动幅度有限,术后患者满意程度不高。
后来,医学界又尝试了位于太阳穴附近额头两侧、咬牙会变硬的颞肌。颞肌属于咀嚼肌。早期的颞肌手术劈开颞肌一条,医生会将这一条肌肉从上对折翻过来,再缝在口角上。这种设计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笑容,但颞肌转位对折之后,原来的部位就形成一个凹陷,非常难看。另外,颞肌下翻之后,肌肉的长度损失了很多,术后面部力量也不够。“虽然此后颞肌手术出现改进,包括顺行的移动,但该类手术整体效果仍旧不尽人意”,王成元说。
采用人脸局部肌肉转移的手术局限很大,容易形成供区的凹陷,也影响了人脸其他肌肉功能发挥。1971年,一个名叫汤普森的医生提出一种设想,针对面部缺少运动肌肉部位,针对性进行肌肉移植恢复面瘫的表情。“这是现代的面瘫重建思想”,王成元说。日本东京大学整形重建外科海瑞教授几经探索,将目标锁定在了大腿内侧的一块条状肌肉上(股薄肌)。
股薄肌带有适合移植的的动脉、静脉和神经。通过外科手术,将这个肌肉的血管和神经的吻合到面部,恢复了血运,肌肉就在面部成活了;神经和面部神经对接生长到一起,肌肉就可以受指挥运动,也就出现了表情。1976年,海瑞教授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一例股薄肌移植面瘫重建手术,这是面瘫动力重建里程碑手术。
王成元要给李钺钢做的笑容重建手术就是对海瑞教授手术的进一步改进术式。“海瑞教授成功解决了面部的动力和表情重建的问题”,王成元说,“我设计的原理和海瑞教授的描述没根本变化,只是在肌肉形状和位置上有一定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