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学意义上讲,全球第一个基因工程艾滋病疫苗AIDSVAX对受试者根本没有起到保护作用,”中国卫生部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表示,“这一结果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来自南方周末的报道称,每天全世界大约有15000人被感染艾滋病。让艾滋病疫苗早一天问世,是人类共同的期盼。那么,除了HIV本身的“狡猾无比”,还有什么因素妨碍疫苗的研制呢?
邵一鸣称,全球第一个基因工程艾滋病疫苗AIDSVAX失败之后,科学界应该反思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策略:只攻基因工程疫苗而放弃传统疫苗。
目前,国际上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包括邵一鸣及其同事即将向SDA申请的艾滋病疫苗)基本上属于基因工程疫苗,传统路线已经销声匿迹或缺乏支持。这与HIV自身的特点有关:HIV不同于一般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将其基因信息送入被侵略细胞中,科学家们担心,如果按照传统方法,即降低或消灭病毒的活性后制成疫苗,万一疫苗中还含有某些致病基因,安全性上就可能出现问题。
但是,邵一鸣认为,历史的经验不容忽视,人类使用的大多数疫苗均是传统疫苗,两个成功的慢病毒疫苗也是传统疫苗。他特别提到国内一个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的研究课题,该课题是以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疫苗为参照,旨在开发同属慢病毒疫苗的人艾滋病疫苗。而在已经发现的7种慢病毒中,EIAV疫苗是中国农科院沈荣显院士20年前即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个慢病毒疫苗,美国则直到去年才研制出第二个慢病毒疫苗——猫艾滋病疫苗。
“由于第一代艾滋病传统疫苗安全性存在问题的初步结果,就放弃整条研究路线,是一个错误,我们应该两条腿走路。”邵一鸣说。
姑且不论传统研究路线能否如邵一鸣所期望的那样卷土重来,可以肯定的是,在AIDSVAX第一次走完艾滋病疫苗开发全过程之后,艾滋病疫苗研究将在反思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