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个敏感话题中国如今坦然面对艾滋病

时间:2006-9-1 2:30:56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现在,在中国,艾滋病已不再是“敏感话题”,这就是我们有幸受中国卫生部官员之邀,报道中国如何同艾滋病作斗争的原因。5月份,我们到中国各地实地调查了一番,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发生的变化。过去10年间,我一共去中国访问了12次,发现中国新闻报道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同艾滋病作斗争的最新努力就是这种变化的一部分。

  宣传的做法有效和醒目

  5月份,我们先去了北京的一个地铁站。站台上贴有一幅由中国一位著名演员出任预防艾滋病形象大使的宣传画。据我所知,在其他国家,宣传预防艾滋病的方法都是张贴一些乏味的标语,远没有中国的做法有效和醒目。陪同的中方人员告诉我,这位演员开了中国名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先河。

  尽管中国卫生部的官员鼓励人们讨论艾滋病,但人们对艾滋病还是知之甚少,普遍存在恐惧和羞耻心理。一项统计结果显示,中国9亿农民中仅有1/4的人对艾滋病多少知道一点。

  尽管如此,中国的进步仍然很明显。出了地铁站,我们去了北京的一家医院。医院里有中国制造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病人用这种药物治疗,每月花费约60美元,差不多是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在医院里,我们遇到了几位病人,他们都不愿意拍照。其中一位病人说,为了能够从偏远地区来这里治病,他的家人四处借钱。他宁愿到这里治疗,是因为他不想让邻居知道他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据联合国估计,到2010年,中国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将达到1000万。中国卫生部的一位官员告诉我们:“接下来的几年内,艾滋病人数达到150万还是1000万,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开展预防工作。”

  局面恶化促使中国政府采取措施

  20世纪80年代,当艾滋病开始在美国、非洲、欧洲出现时,中国对艾滋病的危险重视不够,认为这只是外国人得的病。1989年,中国云南省卫生部门的官员发现中缅边界地区的一个村庄的村民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随着毒品在中国的泛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不断攀升。北京一家防治艾滋病的医院的一名医生说,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的人数每年以大约30%的速度上升。

  造成艾滋病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卖血。由于卫生状况和医疗技术较差,造成整个村庄的村民感染上了艾滋病。加上一些地方官员没有采取措施,导致整个局面进一步恶化。现在,中国政府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保护血液供应,这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现象。一天,我们在北京街头遇到了一辆巡回采血车。一名男子告诉我们,他是第一次来献血。考虑到以前中国出现卖血的不光彩现象,这名男子说,义务献血是一种爱国行为。

  “敏感话题”在一些地方可以公开谈论

  在云南,一度被认为是“太敏感”的静脉注射毒品现在也成了人们公开讨论的话题。在昆明附近的一个地区,有关部门建了专门用于吸毒者以旧针头换新针头的诊所。吸毒者只需把他们用过的针头扔在一个垃圾盒里,护士就会给他们新针头。我们在一个戒毒所里见到了一位正接受治疗的25岁的女青年。她以前在网吧工作,和朋友共用一个针头吸毒。她的朋友在发现HIV检测呈阳性后就自杀了。她自己还没有去检测,但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她清楚地知道检测结果会是什么样。

  1亿多农民进城为艾滋病预防带来新问题

  中国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面临许多困难。到目前为止,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受感染的针头和血液,但这种状况可能发生变化。来自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的1亿多农民进入大城市打工,而且每年增加上百万人。在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你会看到这些人大多数是单身的男女青年。人们担心,艾滋病在中国的主要传播途径会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变为性传播。

  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卫生部官员对一个农贸市场中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人来自农村)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除艾滋病外,还有10%到20%的人患有其他性病。因此,为了防止艾滋病病毒通过性传播,卫生部启动了一项计划以教育市场工作人员如何预防艾滋病。卫生部官员说,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解除传统观念对人的束缚,公开讨论这一问题。这一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仅要让人们知道艾滋病如何传播和如何预防,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如蚊虫叮咬、握手等。

  李先生是一位患血友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说,社会还不能接受艾滋病患者。李先生10年前通过输血感染了艾滋病,现在在北京领导一个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援助的组织。他很高兴我们去他的办公室采访,还给我们看了他同曼德拉和其他名人的合影。但他也给我们拿出了他使用的两部手机:一个手机号码他只告诉了那些知道他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朋友,另一个手机号码则告诉了那些还不知道这一切的人。他说:“我想过正常人的生活,

[1] [2] 下一页


莱姆病的特征性靶

常见性传播疾病(

子宫肌瘤(腹腔镜

疥疮(臀部)

疥疮(脚部)

尖锐湿疣3

尖锐湿疣4

尖锐湿疣5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医学眺望网保持中立

广告赞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男性保健女性保健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