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疹
各种药物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进入体内而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疹或药物性皮炎。药物不仅通过内服和注射,而且可通过栓塞、含片、吸人、灌肠、漱口及外用(包括滴眼、滴鼻)等途径进入体内而引起药疹。
[临床表现]
1.发病前有用药史,原因除去,易治愈。
2.有一定潜伏期,长短不定。初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日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可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发病。
3.发病突然,自觉发痒。可伴有发热、不适、头痛、头昏、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4.皮疹类型复杂,可呈现红斑、丘疹、结节、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湿疹样、痤疮样、紫斑、水疱、大疱等,严重者可有重症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及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
5.皮损大都对称,可泛发或仅限于 局部。
6.大多急性经过,一般在去除病因 1个月左右即可治愈,轻者1周内即可 基本治愈。
7.部分病例伴有黏膜损害。常伴有 内脏损害,如肝肾、心脏、肺脏等及造 血系统障碍,如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 血、粒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等。
[诊断]
药疹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多数药疹不易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同样症状相区别,必须根据病史及发展过程加以综合分析而作出诊断。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及可疑,药 物。
(2)轻症可给予抗组胺药(见荨麻疹)及维生素c和钙剂等。
(3)病情较重者,除上述方法外可同时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20-40mg,每日分次口服,病情好转后即可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4)病情严重者①氢化可的松300—500mg、维生素C1-3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1000-20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病情好转即逐渐递减并改为口服给药。
②输血或输血浆,一般情况较差时应用。
③如有内脏损害则需给予相应处理,严密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酗口并发感染,需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但必须防止新的过敏反应。
(5)局部治疗:一般情况下用粉剂或振蔼洗剂以保持干燥、散热、促进炎症消退。肿胀明显时可用湿敷及油剂。眼部受累时,每日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清洗,滴醋酸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每3-4小时1次。口腔破溃时,用2%碳酸氢钠溶液含漱.每日多次。
2.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
①热毒夹风: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口淘便秘,泛发红斑或红色小丘疹,灼热瘙痒,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透邪。
方药: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荆芥10克、牛蒡子10克、菊花10克、白茅根15克、生地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甘草10克。
②血热夹湿:高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绍或有黄疽,水肿尿少,全身皮肤红赤,灼热肿胀,渗液、起疱、糜烂结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凉血解毒,清利湿热。
方药:羚羊角15克、生地3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紫草15克、龙胆草15克、金银花15克、地丁15克、白茅根15克、天花粉10克、木通10克、滑石30克(先煎)、生甘草10克。
③气阴两伤:发热烦渴,面红身红,甚或鼻衄,皮疹红肿渐退,渗出减少,或鳞屑脱落,舌绛无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毒。
方药:生地30克、玄参15克、麦冬10克、黄芪10克、沙参15克、丹皮15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地骨皮10克、天花粉10克、金银花10克、甘草6克。
(2)外治法:小范围皮损用三黄洗剂外搽。皮损广泛者,用青黛散干扑。结痂、干燥者,用青黛膏外涂。剥脱性皮炎型湿润期,全身用青黛散、麻油调涂,每日2-3次,宜经常用麻油湿润。落屑期,用麻油保护皮肤。
[预防与调养]
1.对药物的应用要严加控制,必须根据适应症而选用,尽可能减少用药品种。
2.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病史,对有药物过敏者,应尽量避免应用此种药物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3.用药过程中,有可疑症状出现,如局部红斑或出现皮肤瘙痒,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4.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普鲁卡因等在用前
- 上一篇文章: 当心洗浴场所成疾病染缸
- 下一篇文章: 为何老年人皮肤越来越干燥
莱姆病的特征性靶 | 常见性传播疾病( | 子宫肌瘤(腹腔镜 | 疥疮(臀部) |
疥疮(脚部) | 尖锐湿疣3 | 尖锐湿疣4 | 尖锐湿疣5 |